什么是物质的最小成分?

学半
发布于 2023-05-28 16:58
自然数既具有基数的意义,又具有序数的意义。 《辞海》(第六版)中说:“基数 ①表示事物个数的数。用于表示次序的数称‘序数’。例如,三件物品的三和第三的三,在概念上有所不同,前者是基数,后者是序数。基数和序数都是集合论的基本概念,是上述意义的推广。在集合论中,基数又称‘势’。”
古人说:“夫精,小之微也[量子也。《说文解字》‘微,隐行也’,即隐匿行踪的精微物质过程——量子过程];垺,大之殷也[量子宇宙也]。故异变,此势之有也。”(见《庄子·秋水》)又:“势物之徒乐变,遭时有所用,不能无为也。”(见《庄子·徐无鬼》)不能无为也,即无为而无不为或有为也。
《庄子·天地》曰:“万物职职[《说文解字注》‘职,记微也。记犹识也,纤维必识是曰职’],皆从无为殖[产生]。故曰,天地无为也,而无不为也[即有为也,如《金刚经》所谓‘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’皆从无为产生,此势之有也]。人也,孰能[定量求解]得无为哉?”
《金刚经》中说:“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”古代所有的贤圣学者都用“无为”这个概念来描述一个事物(物质过程)开始产生或出现的本因是上一相邻过程终结,但措辞有所不同,比如净域、静、寂然不动、无思、自然、天地相连、阴阳未分、混沌、无序、微观自由度或熵增至最大等等,这些说的都是“无为”状态。
任一事物的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发生、发展和衰亡这三个阶段,该过程开始发生的前身是上一相邻过程终结的实在状态,叫做“无为”,这种实在状态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,数学上用极其精细微小的量来描述,这就是描述物质过程的最小作用量原理。
正如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海森堡之问:“二千五百年以来,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:如果人们试图[几何地]把物质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分割下去,将会出现什么情况?什么是物质的最小成分?不同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很不同的回答。所有这些回答都对自然科学的历史产生了影响。”
S.W.霍金在就任剑桥大学卢卡西恩(Lucasion)讲座教授时的就职讲演中曾说:“我认为宇宙的初始条件,是和局部的物理定律一样,都是同样适合作为科学研究及理论的课题来探讨的。”哈利韦尔说:“量子宇宙学家不可推卸的任务是提出宇宙[过程的]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的定律。”
《庄子·秋水》中说:“消息盈虚,终则有始,是所以语大义之方,论万物之理也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中说: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496972745
全部评论(0)